刘瑞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蝙蝠方言趣难称名系列及谐音隐实示虚的机制,刘瑞明文史述林,刘瑞明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!

蝙蝠是一种多有奇特性的动物。

现代动物学对它的认识:哺乳纲、翼手目、蝙蝠科,体小,似鼠,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。前肢指间、前后肢间,后肢间,后肢与尾之间,都有翼膜。白天在洞窟中倒悬睡眠,夜间出外捕食蚊、蝇、蛾等,是益虫。种类多,以食性言,有食果、虫、鱼、吸动物血的不同。我国常见的,分布在四川以东,北至河北,南至海南岛。

蝙蝠形态介在兽类和鸟类之间,古代中外作家由此而有旨在讽人的文学描写。曹植《蝙蝠赋》:“吁何奸气,生兹蝙蝠,形殊性诡,每变常式。行不由足,飞不假翼,明伏暗动,尽似鼠形。谓鸟不似,二足为毛,飞而含齿。巢不能鷇,空不乳子。不容毛群,斥逐羽族,下不蹈陆,上不凭木。”是讽剌它自己调和居中,落了个两面不讨好。
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回:“就如那盐鳖户一般,见了麒麟,说我是飞鸟;见了凤凰,说我是走鱼”。

《法苑珠林》卷108引《佛藏经》:“譬如蝙蝠,欲捕鸟时,则入穴为鼠;欲捕鼠时,则飞空为鸟。”

著名的《伊索寓言》有《蝙蝠和黄鼠狼》。故事是:黄鼠狼既仇鸟又仇兽,它先逮住一只蝙蝠,说你是鸟,我要把你吃了。蝙蝠便说它是鼠。后来黄鼠狼又逮住这只蝙蝠,说你是兽,我要把你吃了。蝙蝠又说它是鸟,又得以保全性命。

钱钟书《管锥编》介绍说,古罗马寓言中蝙蝠说:“身即鸟也,请视吾翅”;“身亦鼠尔,愿吾类万寿”。

与作家这种淋漓尽致的描写相应,我国人民群众也大显文心,在方言中给蝙蝠取了一系列趣难称名。总特点也是用字不伦不类而花样百出,耐人寻味。

《尔雅》:“蝙蝠:服翼”郭璞注:“齐人呼为蠘螵。或谓之仙鼠。”

《方言》:“蝙蝠,自关而东谓之服翼,或谓之飞鼠,或谓之老鼠,或谓之仙鼠。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。北燕谓之蠘螵。”

《广雅》:“伏翼、飞鼠、仙鼠:拭蟔也。”

这些都只是记录了许多异名,而无名义解释。古今语言学家对这些名称作研究的,有以下内容。

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:“伏与服同,拭与蠘同。”

郝懿行《尔雅义疏》:“伏、服,古字通也。……今登州谓蝙蝠为鳖蚨。语声之转耳。今按‘伏匿’‘服翼’声相近。蝙蝠以夜出飞翔庭院,掠蚊蚋而食之。俗言为鼠所化,形还类鼠。毛紫黑色,肉翅与足相连。巢所屋檐,孳乳其中。未必是鼠所化为也。”

没有解释用字的意思,在“同”或“通”的含混遁词下,避言何者为本字。

闻一多《尔雅新义.蝙蝠服翼》:蝠读为蹼。下文“凫雁丑,其足蹼”注“脚指间幕(膜)蹼属相著”,蝙蝠之足亦有膜蹼属相著,故谓之蝙蝠也。蝙蝠连绵词,析言之可曰蝙,亦可曰蝠。《说文》“犏,獭属”,重文作獱。《博物志》“獱头如马,腰以下似蝙蝠,毛似獭。”案虫谓之蝙蝠,兽谓之犏,皆以足状而得名。蝙蝠或单曰蝠。《玉篇》“踺,鼠名”。疑即蝠之异体。……蝙蝠本鼠类也。服翼,《本草》《广雅》并作伏翼,服与伏亦蹼之声转。蝙蝠以蹼足为翼,故谓之服翼伏翼耳。

蝙蝠本字疑当作蹁蹼。《释名.释形体》“膝头曰脯,或曰蹁”,蹼与跗同。《仪礼.士丧礼》注“跗,足上也”,疏“谓足背也”。疑蹁蹼(跗)本足之异名,厥后义随音变,始析为足之诸类名。

这样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。因为“蝙蝠”不是连绵词,没有单说蝙,单说蝠的。《博物志》是志怪说法,没有事实性。众多的蝙蝠异名没有从足言的。

王力《汉语史稿》讲词头“老”字的历史时论及“老鼠”“仙鼠”之名:“汉代已有‘老鼠’,《方言》:‘伏翼,或谓之老鼠,亦谓之仙鼠’。《辞源》解释说:‘按《释名》,老而不死曰仙,伏翼即蝙蝠,古云鼠所化,故有老鼠仙鼠之名。’由此可见,汉代‘老鼠’的‘老’不是词头。”但后来,所谓鼠五百岁变成蝙蝠的说法淡化,特称的“老鼠”变为通称,“老鼠”中的“老”也就成为词头了’王力先生以为这已迟到唐代了。

《敦煌变文集.百鸟名》又有一个怪名叫“鸅鵾”:“鸅鵾亦曾作老鼠,身上无毛生肉羽,恰至黄昏即出来,白日何曾慕风雨?”

蒋礼鸿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》:“徐震谔校:‘鸅鵾’疑当作‘蝙蝠’。徐校误。‘鸅鵾’应当倒过来作‘鵾鸅’。《方言》卷八:‘蝙蝠,自关而东谓之服翼,或谓之飞鼠,或谓之老鼠,或谓之仙鼠。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。’‘鵾鸅’就是‘服翼’,字不同而音同。‘服翼’这个名称从汉代到唐代都流行着,后来不见记载,所以生校者之疑了。现代浙江乐清称蝙蝠为‘鵾鸅’,永嘉则称为‘老鼠鵾鸅’,‘鵾’音。”蒋先生校勘之证精当。但也没有解释名义及用字。

《方言》所载的蝙蝠、蠘螵,清代所记的鳖蚨,名义都是不知所云的。当代方言的众多名称中又有虎、狐、燕、蜂等用字,更是分歧变化。这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,我国语言学家自然应当对汉语蝙蝠的名义作出精当的解释。

这需要汇集众多的名称而作同异对比。

“服翼”用字平实,可以先作解释。“服”当是本字,佩带义,“伏”是代音字,“鵾鸅”又是新造形声专用字,连平实的“翼”字都被掩盖了。“服翼”,犹如说老鼠生翅膀。湖南高安老屋周家叫“翼老鼠子”。

老鼠皮翼:江苏金华、上海、温州。皮,无所取义。实际当也是与“服翼”同。上海话“皮”与“被”同音同调,金华话“皮”与“被”同音异调。温州话则“皮”是“备”的同音异调谐音。

郭璞注:齐人呼为蠘螵。“蠘”,《广雅.释鸟》作“拭”,说明都是记音的僻字。张永言《论上古汉语的“五色之名”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》一文,举“淄、滓、缁、嵫、滋、嵫、兹、鹚”等字的诸多语料,为杨树达《释滓》“大抵兹声音近之字多为黑”一论广作证明。“織”与“滋”等的音相近,义当为黑,与“蟔”复说,言它的颜色。汉焦循《易林二.需.恒》:“蝙蟔生子,深目黑丑,虽饰相就,众人莫取。”不用那个僻字“蠘”,专从含“螵”的那个字言黑丑。

下面解释很难理解的用字。

其实蝙蝠的称名是从它的习性而言,即“檐”与“夜”两个要素:巢在屋檐下,夜行性。鲍照《飞蛾赋》:“蝙蝠伺暗,飞蛾候明。”有的名称中分别有这几个字,但更多的是把它们的意思谐音成为其他动物名或其他字。

一、由“檐”字而成的趣难名

谐音为“燕”。

“燕服翼”。汉代刘向《新序.杂事》:“黄鹄白鹤,一举千里,使之与燕服翼试之堂庑之下,庐室之间,其便未必能过燕服翼也。”燕也巢在檐下,黑色,也像蝙蝠,好像是比喻。但燕本有翼,便是非实指的废话,而是趣说,字的同音起了媒蘖催化作用。应是“檐伏匿”理据的谐音隐实示虚,指巢处于檐间。在使用过程中而向“服翼”的名字靠拢了。

燕变蝠:河北安城。1931年出版的《安城县志》说:“呼蝙蝠曰燕变蝠,以燕食盐而变成蝠也。”这是受了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的影响而另作趣说。实际上“燕变蝠”是“檐边伏”的谐音。

燕别蝠:沈阳。是“别檐伏”的谐音而倒序。指夜间离别伏檐的巢而出外活动。为了向“蝙蝠”的名字靠拢,而倒序为“别蝠”了。

燕扁虎:北京。是“户檐边”的谐音理据。“户”字用为动词,拟人化说蝙蝠居住在檐边。

燕蝙虎:山东寿光、河北保定、完县、献县、辽宁丹东。谐音同上。

燕巴虎儿:天津。是“巴户檐”的谐音而倒序。巴:依附。

燕么虎儿:北京。是“户檐末”的理据。末,犹如“边”、“头”。

燕老鼠儿:安徽太平、江西乐平。是“檐老伏”的理据。可比较,湖南安仁、长沙、江西南昌、黎川,叫檐老鼠,“檐”字便是实话实说。南昌话“鼠”与“许”同音同调谐音。

燕老鼠子:福建上杭、湖南永定。

老鼠燕:安徽屯溪。

谐音为“盐”。

有趣的是许多地方有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;许多称名中正有“盐”字。

老鼠自然不会吃盐,更不会吃盐变蝙蝠。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说:“(蝙蝠)自能生育。或云鼍虱化蝠,鼠亦化蝠,蝠又化魁蛤。恐不尽然。”这是对的,但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说法。蝙蝠有像老鼠之处,民俗便巧作附会而如此解释,是民间动物故事的一种类型。但总得找一个附会的瓜葛因缘,才无巧不成书的。这因缘便是“盐”“檐”的同音同调或异调。至于“鼍虱化蝠,蝠又化魁蛤”,则纯是无稽的仿说。周作人《看云集.关于蝙蝠》说:在日本也有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说法。这当然是从我国流传过去的。

盐飞鼠:湖南湘乡。正是“檐飞出”。

盐鼠老:湖南常德。“檐处老”的谐音。

盐老鼠:江苏连云港、高邮、福建政和。

盐老鼠、盐鼠佬:武汉。

盐腹老鼠:福建将乐。是“檐腹老鼠”;“腹”指“里”,即“檐里老鼠”。

盐巴虎:河北方言。是“巴户檐”的谐音。

有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。江西黎川叫“檐老鼠‘盐”“檐”同音同调。“鼠”与“书”同音同调。而黎川话“舔”义恰是有音无字而与“书”同音同调,便用“书”字代写。如此,便可有如下的推导置换:檐老鼠一盐老鼠一盐老书一盐老舔。于是,形成了老鼠吃盐变蝙蝠的趣说。

这只是笔者知道的一个特例。但我国地方广大,方言复杂,也许还会有类似的情况。一个并无实际事理而有奇特性的说法,往往是从个别或少数地方传布开的。所谓“言之有文,其行必远”。而且,仅“盐”、“檐”的同音也可以形成这种趣说。蝙蝠称名中有“檐”字的居多,因为是从事理言;用“盐”字的较少。但吃盐变老鼠的传说非常普遍,这也说明是后起的说法,从别处引进的,引进之时本方言已经有了另外的名字。对本地的名字不改,仅吸收吃盐变老鼠的传说。也就正是从带“盐”字的称名地方传开这一趣说。

谐音为“烟”。

烟袋蝠:唐山。即呆伏檐。呆:动词,意思是停留。

谐音为“蜒”。

蜒老鼠:四川奉节。

蜒毛胡子:山东枣庄。

谐音为“虎”。

屋檐,就是户檐。许多名字带“虎”字,风马牛不相及,由“户”字谐音隐实示虚,犹言房舍,与“檐”同指。云南昭通、山西太原叫:夜壁户。而南京“夜壁户”另指蜥蜴。河北固始叫:壁虎子。而杭州、苏州、武汉等许多地方用此名指蜥蜴。都是能指相同,而所指不同。

檐壁虎儿:山东利津,即掩藏在户壁檐间。

檐老虎儿:贵州清镇。即藏在老户的檐间。新建房屋没有蝙蝠是常理。

檐面虎:河南开封、兰考、项城。从“眠户檐”而说。

檐面虎子:河南项城、太康。

檐眠虎子:山东梁山。

夜末虎儿:北京。由“户檐末”谐音而倒序。“户”用为动词,拟人化,犹如说居住。

盐变虎:山西沁县、河南郑州。是“檐边户”的谐音。

夜拍虎:山西灵石。

夜灭虎:山西交城。“灭”是消失、不存在:夜间离开户檐。

夜乜乎儿:徐州。“乜乎”不成意思,是“灭虎”的别写。

夜飘虎:1931年出版《井陉县志料》:“邑人呼蝙蝠为夜飘虎。因其一至夜间,则飘飞空中,如虎之夜出也。”其实不是以虎之夜出比喻。

夜飘呼:山西临汾。“呼”是“虎”的别写。换句话说,正是觉得与“虎”没有关系,又不知该写什么字,才别写成“呼”字。

夜标飞:陕西户县。

夜标虎:西安。“标”是“趲”的别写。《西安》:“趲:很快的走。”指突然冒出来。

谐音为“狐”。“户”既可趣假为“虎”,也可趣假为同音的其它字。

夜百狐:山西榆社。是“夜背户”的谐音:夜间背离户檐。

夜白狐:山西榆次。

谐音为“蝴”。

夜别蝴:洛阳、山西武乡。是“夜别户”的谐音:夜间离别户檐。

夜末蝴儿:山东聊城。是“夜没户”的谐音:夜间不在户檐内。

谐音为“蛄”。

夜飘蛄蝼:山西临汾。由“蛄”而粘连成“蛄蝼”。

谐音为“元”。

元宝户儿:山东牟平。“元”应是“垣”的谐音,同于“壁”,即是“檐”的变说。“宝”的褒说在众多称名中独一无二。似由“五蝠(福)临门”的饰画而来,即把“福”变为“宝”。

元瘪蝠子:徐州。理据是:别伏垣。

圆白虎:河北方言。是“户败垣”的谐音:住在败坏的房垣里。与“檐老虎”的说法相同。破败的房屋更多有蝙蝠。

谐音为“鼠”。

如贵州大方、毕节叫:夜壁鼠。山西太原、新绛、云南昆明叫:夜壁鼠蝠。哈密叫:马蛇鼠。

蝙蝠有像老鼠之处,但蝙蝠能飞,又是很大的区别,就不能以鼠比喻而称名。以“鼠”称名,实际是借那像老鼠之处来谐音附会。即许多方言“鼠”与“处”、“出”、“许”同音而可以谐音,指蝙蝠巢穴在檐间。古汉语中“许”有“处”义。《墨子.非乐上》:“古者圣王亦厚措敛乎万民,以为舟车,既以成矣,曰:‘吾将恶许用之?”’言何处使用。“何许人也”即何处人。如此“檐老鼠”是由“檐老处”或“檐老许”、“檐老出”的谐音。

“鼠”与“处”同音的可不举例。与“许”谐音的如长沙、萍乡、成都,都叫檐老鼠,同音同调。南昌、武汉同名而同音异调。娄底同名,“鼠”与“许”不同音,但与“守”同音异调,即理据是“檐老守”。估计也会有“鼠,,与“宿,,谐音的。贵阳叫盐老鼠。而“鼠”,音su,与“素、酥、苏”同音,也可能与“宿”同音。该词典未有“宿”字的注音,不能确知。

二、由“夜”谐音的系列名

爷婆老鼠:福建连城。“爷”就是“夜”的理据,是从虚假的“婆”字再凑趣的。但从“夜”字直接谐音的很少,而多是从夜间出巢的习性来谐音的。

谐音为“雏”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星空武祖

山上一棵树

阴间那些事儿

奔放的程序员

丑颜倾城:废材二小姐

红音

冷王溺宠妻:倾世御兽狂妃

白素素

混世狂兵

零零猫

剑道之皇

一叶障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