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瑞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方言词语中趣假的亲属称谓用字,刘瑞明文史述林,刘瑞明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〖绿豆〗粵语:煮不烂的绿豆。即仍然是硬疙瘩。

〖饭〗粵语:饭团。即由散状而结块。

〖炮鱼〗东莞:壁虎。按,“炮”是“泡”的谐音,指体上的疙瘩状。“公”是复说。

〖蛇狮〗忻州:蜥蜴。按“师、生”谐音。

〖蒲公英〗此名也从来没有解释。蒲,指蒲毛;公,即疙瘩状;英,即花。甘肃陇东地区叫“包老苔”,“包老”意思也是疙瘩状。

有的名物词中有“雷公”的用字,但词义却风马牛不相及;原来是“儡.公”的理据,即也是“块垒.疙瘩”的复说关系。

〖雷〗东莞:蝌蚪。按,蝌蚪无四肢,也无头,浑圆一体。甘肃或叫:蛤蟆疙豆、蛤蟆疙。

〖雷蛇〗柳州:学名叫:鳄蜥。有颗粒状鳞。

〖雷根〗柳州:一种草药,有不定根。由此看不出曲折。《南宁》又说:双悬果两侧压扁,圆形或阔圆形。《辞海.生物分册》:果实呈双髻状。正是两个疙瘩。

有些词语中的“雷公”是另一种虚假情况,也可对比。

〖雷凿〗东莞:一种内夹非肉的腊猪肝,通常作成锥形。按:“雷”是“鋏”的谐音。《集韵.灰韵》:“钻也。”卢回切,东莞话同音。与“锥”“凿”相承。而“鋏公”用成第二人称代词。趣谑说:这就是剌您的凿子,请吃吧。

而广州同名的是一种长而尖的苦瓜。理据一样。广州话正有“錑”这个古词。

〖雷签〗柳州:旧时一种刑具,从指甲心穿进去的竹签。按,也是“公”的谐音。

粵语、客家话、赣语的“公仔”或“公子”指人形的玩具或连环画中的人。方言词典都没有解释称名的原因。这个“公”也是从指疙瘩状来的。

〖仔〗东莞:1玩偶;洋娃娃。2画中人。

仔纸〗东莞:旧指一种印有各种历史人物的图画纸。火柴盒大,供儿童玩的。

仔传〗东莞:小人书。

〖木头仔〗东莞:木偶。

仔饼〗广州:人形饼干。

〖瓦仔〗广州:屋脊上陶制的小人小兽。

〖纸扎仔〗广州:冥器的纸人。

〖粉搓仔〗广州:米粉作的小人儿。

〖醉仔〗广州:不倒翁。

〖人子〗南昌:作为玩具的小人儿。于都:用香烟盒扎成或泥捏的人形玩具。海口话说:公仔人、公仔戏。

〖人书〗黎川:小人书。

〖人灯〗黎川:节日张挂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彩灯。

〖泥人〗黎川:泥人玩具。

〖戏套公子〗雷州:粉彩或浮雕的以名剧为内容的壁画。

以上众多的指称物中,最早的应当是木偶、泥或陶制的小人。与“活人”对比。木偶,汉代叫“魁櫺”,见《风俗通义》。就是说:本是一块木头或泥巴。以对比制作或表演的惟妙惟肖。“公子”应就是指本是一块木头或泥巴作成的。后来才泛指画的、纸扎的等各种。

(二)趣假的“婆”

(1)谐音“颇”。指程度甚深

〖偷油〗长沙:蟑螂。按,此虫并不吃油,而是分泌臭味,污染食物。它曾经成为灶神,人们希望它使得粮油充足。所以“偷油”是“投油”的谐音。“婆”不能包括雄性,人对此虫也不能区分性别,“颇”的谐音:多多投给粮油。参见本书《说神道鬼话民俗.灶鸡蟑螂是怎样错成为灶神的》。

〖黄脸〗柳州:1拙荆。2贬称不漂亮的妇人。按,谦称自己的年轻妻子,无须说成“婆”。漂亮,是对年轻女性而言。老年的“婆”已无所谓漂亮,“颇”的谐音:脸很黄。

〖胖眼〗苏州:1眼皮肿大。2眼睛特别大的一种金鱼。也说:水泡眼。按,“颇”的谐音。凡是把雌雄动物都以“婆”统称的,都是谐音趣假,多数是“颇”的谐音。

〖大针〗长沙、太原:大号缝衣针。按,“颇”的谐音。

〖二针〗长沙:二号缝衣针。按,从“大婆针”来的仿词。长沙话还有,少二婆:二号针的较小的;老二婆:二号针的较大的。都是仿词。

〖纺造〗南京对纺织娘的称名。按,“唣颇防”的理据:鸣声吵得很妨碍人。也叫纺纱婆,可对比特意说“造、唣”的谐音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“纺织娘:虫名。雄虫前翅有发声器官,鸣声‘轧织,轧织’似纺纱之声,故称。也叫莎鸡、络纬、络丝娘、纺线娘等。”即恰好是雌虫不“纺织”,即“娘”“婆”都是虚假的。纺与织的声音又大不相同。纺的声音是车轮旋转的“嗡嗡”声;织的声音是梭子来回的碰撞声gua da gua da,并非“轧织,轧织”。而此虫鸣声是“zhi zhi”。所有以翅摩擦发声的昆虫,蟋蟀、蝉、蚂蚱等的鸣声都是如此。充分可见虫名的“纺织”也是虚假的。其实“纺织娘”是“吱嚷妨”的谐音:吱吱的嚷声妨碍人。又应当是先只指雄虫鸣声吵嚷妨碍人,再后来成为不分性别的统称。《诗经.豳风.七月》:“六月莎鸡振羽。”按,“绩纱”的谐音而倒序:纺纱。另名的络纬、络丝娘、纺线娘等却不说“织”和“纺”。络纬、络丝,其实另是缠我的意思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“络丝:缠丝。”“络丝娘:缫丝女子。”而缠线又是没有什么声音的。“纺线娘”只能是“嫌嚷妨”的谐音。由“纺线娘”变说成络纬、络丝娘。《尔雅翼.释虫》:“莎鸡……率以六月振羽作声,连夜轧轧不止,其声如纺丝之声,故一名梭鸡,一名络纬,今俗人谓之络丝娘。”这是那种想当然错误解释之源。

〖地蛇〗长沙:“矮小的人(不限男女)。”按,“地、低”;“蛇、折”;“婆、颇”各谐音。很低,犹如断折了一截。

谐音“泼”

〖后老油〗哈尔滨:汤煮开后再放油。按,“老、落”谐音,“婆、泼”的谐音。复说放入油。

谐音“薄”

〖鸡笋子〗长沙:丛生不能长成竹子的竹笋。“鸡、几”同音异调。该词典:“几:副词,用在感叹句中表示程度很高。”而“婆、薄”同音异调。

谐音“暴”

〖密〗厦门:蝙蝠。“密”字是“必”字同音异调谐音。该词典:“必:裂开。”厦门话“必痕”就是裂痕。“必缝”就是裂缝。“婆”是“暴”同音异调谐音。厦门话“暴其然”就是突然的意思。“必暴”:突然离开巢穴。

谐音“破”

〖子〗广东梅县。蝙蝠。缺字与“别”字同音同调谐音。“婆”是“破”的同音异调谐音,与“别”复说离开巢穴。“子”是“租”的同音异调谐音。蝙蝠巢穴在人家的屋檐下,被趣说租住在这里。

有一些词中的“婆”字,肯定不是指老年妇女,而是虚假的谐音,但谜底难以知道。例如下面的词语。

〖沙子〗长沙:沙子。

〖猪菜〗长沙、娄底:牛皮菜。也叫泥白菜。叶肉厚。

〖落沙〗长沙:1一种水鸟,雨天常在田野里出现。2比喻浑身湿透的。

〖蛆子〗长沙、娄底:蛆。

〖虱(子)〗长沙:虱子。

〖蒂〗娄底:蒂。

(三)趣假的“哥”

谐音“疙”。“疙瘩”的省说

〖鼻〗香港、广州:鼻子。

〖膝头〗粵语:膝盖。

〖茉根〗忻州:蒲公英。按,谐音同上。蒲公英的“公”,也是指疙瘩。“茉”是“末”的别写,指顶端。

〖大大〗手提移动电话机的趣味俗称。英语是cellphone,mobilephone,无论读音或意义都与“大哥大”说法风马牛不相及,是“大疙瘩”的谐音。早期的手提移动电话机体积比较大,或者以“半截砖”来比喻形状。后来的“小灵通”就是与“大疙瘩”对比的名字。可对比把指电子信箱的e-mail趣味译成“伊妹儿”。

谐音“歌”

〖八〗鹦鹉。按,谐音“吧歌”。指鹦鹉能学人语,鸣声如歌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“吧吧:嘴唇开合作声。形容说话多而响亮。”长沙话叫“八鸽子”,又是把“歌”趣味谐音作“鸽”。青蛙,厦门话叫田鸽,则是从鸣声谐音为趣。互可参比。

〖鹩〗广州:八哥。按,“鹩”是“结鹩”之省。《新唐书.南蛮传下》说有“结辽鸟”。唐代把陇西所产鹦鹉叫:秦吉了。则是“结辽”的译音。

〖鬼敦〗成都、贵阳:猫头鹰。它的鸣声是敦促人死的丧歌。

谐音“个”

〖白鼻〗广州:1戏里的小丑,白粉涂鼻的三花脸。2花花公子,轻薄之人。如“搽白鼻哥”是做下流事的意思。3指考试落第者。按,都是“个”的谐音,等于:白鼻个(的人)。第二个义项不是以戏里的小丑来比喻,戏里的小丑只是言语趣谑而已,不但无所谓下流,有的也是正直的。实际是“百卑个人”意思的谐音:作各种不正事为的人。第三个义项实际是“鼻、比”谐音:考试比赛而未达目的,等于“白”。

〖三拇〗西宁:中指。西宁话说“大拇指头”,却不说大拇哥。词犹如说:第三个指头。

〖小拇〗徐州、哈尔滨:小拇指。

〖一〗广州:1想当头儿的人。2有才干的人。按,犹如第一名的个人。

〖泡〗广州:扒手。也叫:阿泡。该词典“泡:扒窃。”

〖会友〗广州:婚礼上助兴的新郎的年轻朋友。按,“哥”虽可以指男性,却不能指比新郎年龄小。

〖兵〗广州:当兵的。

〖细路〗广州:小孩子。也说细蚊仔。

〖高脚鹩〗广州:高个子的人。按,该词典“高脚:有高腿的。”而“鹩、镣”谐音。该词典“镽:细长。”“镽痩:痩长”。

〖猪牙〗厦门:虎喙牙,突出的犬齿。厦门话“猪哥”是种公猪。但无须用公猪来比喻,“虎喙牙”、“犬齿”的说法,就没有性别、长幼区分。厦门话“个”与“哥”同音异调谐音。

〖猪耙〗厦门:头上有齿的刨土农具。按,“猪哥”是“猪哥牙”之省,犹如:猪齿耙。

〖洽〗厦门:头脑不很清楚或纠缠不清的男性。按,等于“洽的”。厦门话“洽”是愚蠢、差劲的意思。由于谐音成“哥”,而只指男性,但男性不都是哥,可见不是字面的意思。

〖碍〗厦门:“故意跟人作对,唱对台戏;性情不驯顺,不讲道理。”而对“哥”字标同音代替号。其实就是“哥、个”的谐音。

〖十绝〗《福州》:十分吝啬的人。该词典“十绝:十分吝啬。”按,“十绝哥”等于:十绝的个人。福州话这类谐音词语很多,详见《福州方言隐实示虚趣难词续说》。

〖子〗《汉语大词典》:对男孩的称呼,犹如称公子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这个是钱朝奉家哥子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奶妈带着哥子坐在底下。”按,实际是吴语词,“个”的谐音:指示动词:这。内部结构另是“个子”:这个儿子。其他地方不如此说,可见不是一般的词义。

〖儿〗《汉语大词典》:对男孩的称呼。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:“张道士也抱住问了好,又向贾母道;‘哥儿越发发福了。”’按,是从“哥子”来的仿词。

《汉语大词典》:对男孩的称呼。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一回:“行者道:‘是你也不晓得。当年我与你令尊做弟兄时,你还不知在那里哩。”’按,是从“哥子”来的仿词。

谐音“膏”

〖鸭〗厦门:指种公鸭。该词典“膏:很稠的糊状物”,即可以指精液。

〖猪〗潮州:公猪。

谐音“桷”

〖大鼻白菜〗《东莞》:小白菜的一种。叶柄像勺子,特别肥大。按,“鼻、髀”谐音,本是动物的大腿。“桷”:椽。二者复指叶柄。

(四)趣假的“娘”

详见《详释方言与元曲含“娘”字的系列谐音趣难词》。

(五)趣假的“妈”

乌帽子〗扬州:冬季戴的一种棉帽,边缘抹下来后,只露两只眼睛。按,“妈、抹”,“乌、梧”谐音。因为扬州把恐吓小孩的一种怪物叫“妈乌子”,所以趣附为说。

〖駿黑大乌〗扬州:很黑很暗。按,“妈、麻”谐音。也趣附为怪物的“妈乌子”。

〖密密〗扬州:“又多又密(多指小东西)。疑是‘麻麻’的儿化音。”按,不是无知的儿化,是有意虚假。

〖呒妈用〗〖呒妈好处〗苏州:无用。按,呒:无。“妈、吗”谐音:“什吗”的省说。

(六)趣假的“姐”

〖花大姐〗北京:瓢虫。按,“姐、介”谐音指甲壳。

〖花姐姐〗银川:瓢虫。

(七)趣假的“孙子”

〖孙子辈儿〗《东北》:最低的等次。例如:这两盆儿比起来,你那个是孙子辈儿。按,“逊”的谐音。

〖孙头〗《东北》:儒弱而又被人拿捏的人。按,“头”是形容词词尾,可证“孙子”不是从辈分说。

有的词语是把某种情况谐音成人的姓,仿佛是说一个人。

〖黄二胖〗上海:入赘女婿。按,“旺二旁”的谐音:兴旺了另外的旁人。

〖马大嫂〗上海:指家庭妇女。“买、汰、烧”的谐音:买家庭用品、洗涤、烧饭。

〖王伯伯〗上海:易忘的人。“忘百百”发谐音:千百次遗忘。也说“忘伯伯”。

由于不能用常义解释,又不知道是趣难谐音,于是就有文章另作解释。如《方言》2004年第4期汤志祥《粵语的常见后缀》说“公”是后缀。

李海霞《汉语动物命名研究》(巴蜀出版社2005年)说,动物取名的一种规律是“用对人的称呼去‘拔高’对象”。举例说:用“郎”字的如:鱼郎(翠鸟);螳螂。用“娘”字的如:纺织娘、红娘鱼。用“父”字的如:射父(麝)。用“哥”字的如:鹦哥。取名“郎”的多强健。取名“公”“父”的有“抬举”的意思。取名“娘”的多娇小美丽。

这些说法也都是不能成立的。难道鱼郎(翠鸟)是强健的吗纺织娘是美丽的吗为什么只对麝、鹦鹉抬举呢其实,“鱼郎”是“渔浪”的谐音:扑向浪中打鱼。螳螂是谐音“浪挡”:徒然的挡车。纺织娘,是“吱嚷妨”的谐音。红娘鱼,是“红囊囊”的谐音。“射父”其实就是“麝父”的别写。而“麝父”则是“麝腹”的谐音:麝香在腹部。“鹦哥”是“音歌”的谐音:鸣声如歌。可见“拔高”的解释是没有丝毫道理的。《汉语动物命名研究》一书完全没有认识到谐音趣难是动物命名的一条规律。在百思不得其解时,就会另作附会。

关于词中趣假的亲属称谓,参见刘敬林与笔者合著《北京方言词谐音理据研究》中《北京方言词语中趣假的“妈、婆、娘”等等》一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星空武祖

山上一棵树

阴间那些事儿

奔放的程序员

丑颜倾城:废材二小姐

红音

冷王溺宠妻:倾世御兽狂妃

白素素

混世狂兵

零零猫

剑道之皇

一叶障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