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瑞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苏州谐音趣难词例说,刘瑞明文史述林,刘瑞明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!
《苏州杂志》2004年第5期李希文《鬼馒头》说:“鬼馒头是一种木本的蔓生植物,学名薜荔。小时候,我对这种植物是十分恐惧的。尤其是在黑咕隆咚的夜晚,哪怕是身边有伴,我也不敢走近它,生怕那密密匣匣爬满墙头的叶丛里面会钻出一个青面獠牙的鬼来。我对鬼馒头的惧怕完全是因为那听起来有些恐怖的名字。顾名思义,鬼馒头就是鬼吃的馒头,而且对门的江师母就是这样讲的。”
苏州人给这种植物起的名字为什么要叫鬼馒头呢?自然也是要吓人,但主要的还是有让人长知识的教育作用。《论语.阳货》中孔子就教育学生要“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”。自然是要善于从鸟兽草木之名增长知识。
就以鬼馒头而言,从《本草纲目.木莲》知道这种植物的平实的名字是:木莲。是说它是木本植物,它的种子如莲蓬。“时珍曰:木莲,馒头,象其实形也。……木莲延树木垣墙而生,四时不凋……不华而实。实大如杯,微似莲蓬而稍长,正如无花果之生者。”也叫木馒头。
鬼馒头的名字,正是从木莲而趣说的。即把“木莲”故意混淆成目连救母的“目连”。目连救母是鬼戏,流行在吴语地区。于是把“木莲馒头”变成“目连馒头”,再变成“鬼馒头”。鲁迅《朝花夕拾.无常》:“这乐器好像喇叭,细而长,可有七八尺,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,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……所以我们叫它‘目连盜头'。”也是把“目连”与“鬼”联系起来,与鬼馒头的名字类似。
苏州人不说木莲、木馒头,而说鬼馒头,显然是欣赏它有趣难,能让人思索一下,知道其中有“木莲”与“目连”的谐音关系。苏州话中有这种谐音趣难的词语很多,也是苏州文化的一景,凝结着世代苏州人的语言创造智慧。但是,这方面的情况却没有人研究解说。例如《苏州方言词典》:“鬼馒头:一种野生植物,果实形状像馒头。”就对趣难的“鬼”字回避了。
人们都说“臭狗屎”,苏州方言却另有个“狗屎香”词,可谓骇人听闻。其实它不是说:狗屎是香的。叶祥苓《苏州方言词典》:“狗屎香:元末,吴王张士诚割据苏州,对吴人有恩,吴人在张士诚遇难那天一农历七月三十日在门前地上遍插棒香,名叫烧‘地头香',也叫狗屎香,因张士诚小字九四,谐音为‘狗屎'。”该词典又一条:“包龙图(弄大):原指宋代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,谐音包弄大,意思是请这种人帮忙办事,则事情愈弄愈大,用钱也愈用愈多。”初次看到或听到这个词,都会以为是说包拯其人的。
这两个词如此难而有趣。它们的特点,是故意用不能达意的字,又用谐音的方法给人提示本字。这是把词义与智趣结合起来的词语,可谓谐音隐实示虚的趣难词。但该词典所指明的这样谐音的词也只是这两个词,好像再也没有了。其实谐音隐实示虚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造词方法,是群众口语生动活泼的一种类型,各地方言都有一大批。语言研究者还未曾充分注意,因而解说时挂一漏万,大大泯失了群众的语言创造智慧。笔者曾发表了多篇文章,解说宁波、福州、东莞、柳州、西宁、成都、武汉、哈尔滨等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,本文就苏州方言来作论证,并兼顾吴语其他地方的相同或相近的词语。
这类词语中的虚假用字,可以分成三类:用指称人的字;用指称动植物的字;其他的字。限于篇幅,本文仅解说用指称人的字、用指称动物的字这两类,解说也不是穷尽性的。解说的方式是,先标示例词在《苏州方言词典》的页数,接着引录例词及释义;其后是笔者申说。只有用国际音标才能把具体谐音表示清楚,但刊物排版有困难,本文用同音同调谐音、同音异调谐音、近音谐音等来作交代。
一、用指称人的字谐音趣假
106.花姑娘:瓢虫。
用此名字也能指雄虫,便是趣假。花,指介壳红色而有星点。“姑”谐音同音同调的“箍”,指介壳。“娘”与“样”谐音。“羊”是“娘”的零声母字。丹阳话同名,谐音也相同。有的方言叫花大姐,则是“介”与“姐”谐音,指介壳。花姑娘与花大姐,堪称异曲同工。
149.臭花娘:草本植物,有臭味,子有黏毛,沾人衣服,不易掉落,学名窃衣。
“娘”、“酿”同音同调谐音:酿造臭味。而“子”又是“滋”的谐音趣难。酝酿与滋生复说。“窃衣”更有趣,“衣”谐音“依”,依附指黏附。由“窃依衣”而同音重合成“窃衣”。
149.臭花娘子:一种小昆虫,有臭味。
也是“娘”、“酿”谐音:酿造臭味。宁波话同名。
267.德:黏。可以扩展成“德兹哥娘”。
既说“哥”,又说“娘”,两成趣难。“哥”是“箍”的同音同调谐音,“娘”是“黏”的近音谐音。“箍黏”指紧紧相黏。“兹”是助词,如“甜兹颳搭”。由于“娘”的趣难,便再加上“哥”的趣假陪同。用“娘”字可以对多种不同的本字作虚假的谐音,在方言俗语中极多见。
3.雌婆雄:男人兼有女人习性、生理特征,如嗓子细,动作忸怩。
此词的第一个难点是结构不明。“雌婆雄”、“雌婆雄”、“雌婆雄”的结构都不合宜。第二个难点是为什么偏用年龄大的“婆”来指兼有女人习性;别的方言或说“娘娘腔”,是以“娘”指兼有女人习性,就是平实的。原来词的结构本来是“颇雌雄”:颇有雌性的雄性。一般说来“颇”是书面语,但苏州话却偶有使用。如“热此颇烫”:滚烫。雌婆雄:男人兼有女人的习性、生理特征。如嗓子细,动作忸怩。”仅一个“雌”字就能指女人的习性、生理特征。而到了“婆”的年龄,反而嗓子粗,动作不怎么忸怩了。所以不是用“婆”来比喻。“婆”是“颇”的谐音,指程度甚。“雌颇雄”:雌性多的男人。
9.水泡眼:胖眼婆,眼皮肿大。
词所指不限于女性,也不限年龄。“婆”是“部”的谐音,眼部胖。
195.汤婆子:盛热水放在被褥中取暖用具。
“婆”是“颇”的谐音。加“子”字以足成趣意。此物宋代叫“脚婆”,也应是吴语词。苏州人写成“汤婆子”,极有趣味,就被全国欢迎而流行,成为通用词语。又,纳凉器唐代叫“夹膝”、“竹几”,宋代时仿“脚婆”而叫“竹夫人”,清代又把“竹几”仿照而谐音为“竹姬”。
8.痴汉等老婆:因某事而长久等待。
各种人都会因某事而长久等待,也不可能用痴汉等老婆来比喻。实际意思是:痴而干地颇等。“汉”是“旱”的谐音,而把“旱”再换成同义词“干”。干等,犹如说白等,正就是痴。“婆”也是“颇”的谐音,指程度甚。顺势添加“老”字,成为“老婆”的趣说。
91.眼仙人:目里孔。
此词是把“仙”换成“神”,而与“存”同音同调谐音。“眼存人”指瞳孔成人像。崇明话叫“先人乌子”。温州话叫“仙人头”,但“仙”另是“显”的谐音。宁波话叫“仙人”。理据相同。
137.仙人跳:利用女色,引人入彀,进行敲诈勒索。因这种骗局连仙人上当后也双脚乱跳而得名。
并没有连仙人上当的事理。有各种目的地让人上当,这种只是为了敲诈金钱,词中应当有指金钱的语素。此词是把“仙”换成“神”,而与“陈”同音同调谐音。“陈”即陈列,指拿出很多的钱。“人”是“银”的同音同调谐音,“跳”是“条”的同音同调谐音。仿“金条”而说“银条”,这本是市语行话。但是,《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.工匠类.织机匠》:“仙人跳:踏脚板也。”织布工人自取乐趣,说他们踏织布机的踏板就像仙人跳舞一样。又,《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.党会类.女拆白》:“仙人跳:以色引诱男人,至其下处,方图好事,忽有男匪排闼而入,倾其所有也。”
126.观音竹=凤凰竹:竹的一种,质坚硬,高二三公尺,节粗而大,可供观赏。
“观音”是“观影”的谐音成趣。《北京方言词典》:“观音镜:一种作为玩具的三棱镜。”此玩具由一面涂墨遮光的三条长玻璃片扎成,内装若干彩色小玻璃块,每摇一次,在底部可以折射成多种花样,又叫“万花筒”。所以,“观音”是“观影”的谐音成趣。“影”指景象。其他方言对观赏植物如此谐音取名的,如观音菊、观音菊、观音芋、观音莲等。
160.罗汉竹:质坚硬,可以制作手杖。
解释苟简,所介绍的情况与“罗汉”完全风马牛不相及。可对比《柳州方言词典》:“罗汉竹:一种比较少见的观赏竹,是毛竹的变种,杆不高,下部节间短而肿胀,人工培育的特小品种可作盆载。”《辞海》同条:“竹杆较细。部分节间亦短缩而肿胀。作手杖及工艺用品。”
可知称名的实际理据仅“杆不高”、“特小品种”这一特点。俗语“汉子”、“汉汉”、“汉仗”指身高。由“落汉”谐音成为“罗汉”趣假。“落汉”,犹低汉子,指不高。此竹是观赏性的,名字也有欣赏智巧。其他方言如此谐音的趣难词又如:扬州话“罗汉狗子”是对比鱼秧稍大的小鱼的通称,济南话“罗汉碗”指较小的饭碗。
155.油炸桧:油条。
张光宇认为:“‘油条’在吴闽方言称‘油炸锞’,但写法不一。油炸鬼,见于《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》、《简明吴方言词典》,油炸桧,见于《上海市区方言志》。其实,‘鬼’系误认,‘桧’系附会(《补正俗字编》:‘相传油炸秦桧夫妇也。’)正字应作‘馃’。这个食品名称在华北多见于山东,少见于他地。《潍坊方言志》的‘油炸果子’说法见于潍坊、坊子、寒亭、安丘、昌乐、临朐、青州、寿光等地。(钱曾怡1992:86)其中所写‘果’字正与‘锞’同一音韵地位。地理分布表明,吴闽方言的‘油炸锞’是中原东部移民从北方带下来的说法。”
按,说“果”字正与“锞”同一音韵地位是对的。但说“油炸桧”、“油炸鬼”的本字也应是“锞”,就把方言词语看得简单化而不确,因为“桧”、“鬼”都与“馃”不同音。苏州话、杭州话、上海话的“油炸桧”都应是“油炸贵”的谐音,油炸就比馒头、珞饼等价贵,苏州话同音同调。
226.菠菜:有“红嘴绿鹦哥”的美称。
此词是从红绿相映来说的。把根部用“红朱”复说,谐音成同音同调的“红嘴”。“映”是“鹦”的近音谐音。“哥”是“股”的同音同调谐音,指茎干和叶子。
黄花处女:处女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