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祀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章:烽烟暂息(五),北朝汉月,元祀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当然了,这些杨昱是想不到的。作为魏朝名门世家,即便他们自己不想要什么官职,官职也自然会主动来找他们。依然以杨愔为例,他十四岁跟随父亲杨津前往定州,很快就因为父亲守城之功,被荫封为第六品的羽林监,赐爵魏昌县男;考虑到他的年龄还小,杨津替他拒绝了官职;然而去年回洛阳之后,他马上又被授予从五品的通直散骑侍郎;这次随驾渡河北上,则转为第四品的通知散骑常侍,而他现在只不过是十九岁的年龄。
与之对应的,是寒门子弟出仕之艰难。王建为府户军统军,立有守城却敌之功,身上还继承了巩县男的散爵,被号称知人的杨昱破格提拔,也只能担任第九品的长兼行参军。
更极端一点,即使不愿出仕,单纯的宅在家中,在士族和寒门也完全是两种际遇。高等士族做宅男,叫做养望,如谢安之在东山;低等士族做宅男,叫做隐居,如陶潜之在南山;而寒族在家中,则连宅的资格也没有,只能为了生计拼命操劳,应付朝廷的各种租赋和劳役。假令陶潜没有士族免于租赋的待遇,同样需要艰苦操劳生计,他绝对没有“悠然见南山”的闲心,也绝对没有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豪气。
由于这番缘故,不管是在南朝还是北朝,无数庶族和寒门都削尖了脑袋,努力的想爬进士族的门槛。在这种情况下,周惠为了家门前途,投奔同出寒门、又有同乡之谊、愿意重用他的陈庆之,这实在是他最好的选择。
想到这里,周惠甚至有些顾影自怜的意思。如果不是朝廷强行征召,又找不到其余的出路,他为何明知荥阳会陷落,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守城?如果不是投靠陈庆之,立下参赞军务的功劳,他哪来的车骑府录事参军,哪来的从六品员外散骑侍郎?又哪能登堂入室,在这杨府内堂接受杨昱的教训?恐怕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吧
不过,争论这些朝廷制度,是非常无谓的事情。所以周惠没有和杨昱分辩什么,只是拱了拱手道:“杨公以大义相责,以先人遗德非难,在下不敢反驳。只是,陈车骑与在下乃是同乡,又对在下颇为赏识,在下终不能无动于衷。回家请示伯父之后,为了家门前途,在下也就不计毁誉,投入到陈车骑麾下……反正,陈车骑目前是大魏武都县公、车骑大将军,在下为陈车骑效命,也等于是为大魏效力,否则朝廷何以封官赐爵?”
这番话正好击中了杨昱的软肋,让他一时无法反驳。不错,周惠的确出仕与陈庆之,间接的为元颢效力,但这是为了家门前途。他杨昱为了家族安危,不也同样出仕于元颢么?
这样设身处地一想,杨昱总算是部分的理解了周惠的处境,也隐约明白了他此次登门拜访的目的。沉吟了许久,他决定接纳周惠的心意,然后给他一个承诺,毕竟周惠帮过他的忙,而且本人颇有能耐,德行上也不差,这一点从他愿意为河南、荥阳民众请命就能看出。像这样的寒门子弟,只要有机会跻身朝堂,往往都能成为一时之秀。
“允宣的苦衷,我是理解了一点,希望你好自为之,”他微微点了点头,从座位上站起身来,“今日之会,我与允宣甚是投契,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畅谈。”
“固所愿也,不敢请耳”周惠欣喜的说道,然后躬身向杨昱告别,“如此在下先行告辞。改日若蒙杨公召唤,在下必定乐意从命。”
……,……
是 由】更多章节请到网址隆重推荐去除广告全文字小说阅读器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