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溪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97章,天香,梦溪石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此话一出,其余三人都吃了一惊,不是因为这句话,而是因为话里的气魄。

邵州地处偏远,就算不是苦寒之地,跟文风鼎盛也搭不上边,每年县学府学出的优秀士子并不多,放眼南平也算是倒数几号的,现在顾香生居然罔顾现状,说出这样的话来,简直是□□打哈欠,口气比天大了!

总算还给她几分面子,宋暝忍住没笑出声:“敢问焦先生何出此言?”

顾香生落落大方:“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此事毫无可能,而且听起来很可笑,试想眼下又非太平盛世,武力在手才是要紧的,何必非将那些酸腐文人弄到这里来,到时候一不能守城,二也不能抵粮食,简直一无是处。”

于蒙:“不错,我一听见那些人成天之乎者也就犯恶心,别说邵州他们看不上眼,使君又不是……”

他看了徐澈一眼,把造反两个字给吞了进去:“咳咳,又不是想要那啥,就算费心将他们弄来这里又有何用?那些人来了之后只会在旁边指指点点,成天吟风弄月的,看了就酸倒牙!”

顾香生:“文风鼎盛,自来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坏处方才于都尉也说了,空谈误国,自古读书人,大多喜欢空谈,但也有好的,旁的不说,像使君、宋兵掾这样的读书人,卓有风骨,即便对着沈南吕也不肯屈服妥协,这样的名士,多多益善,对邵州,对使君,皆是百利而无一害。”

宋暝脑子转得快,隐约明白了她的想法:“先生之意,是我们打从现在便要开始谋划,为邵州增加些砝码?”

“不错,宋兵掾这话说得好,比我说的直白易懂。”顾香生抿唇一笑。“虽说刺史三年一任,但邵州这地方,自来便不被认为是好差事,等沈氏风波一过,使君只怕还要留在邵州三年又三年,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,但如今主弱臣强,外戚秉政,危而不安,咱们不能不为长远计,给邵州增加筹码,其实也是为我们自己增加筹码。”

乱世之中,文人命如草芥,这话是没错的。因为大家都信奉用拳头说话,嘴皮子吹上了天也没什么用。

但一张嘴皮子没用,十张嘴皮子没用,那一万,十万张嘴皮子呢?

古人云: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,便是意识到言论的重要性,不管乱世盛世,舆论都是能派得上用场的,可惜徐澈现在的文名还不算很大,假若是文名满天下,朝廷想要处置他,也得斟酌再三了,又假设将来南平被灭,像徐澈这样的名士,稍微正常一点的新君,也不会将他赶尽杀绝,而会聘为新朝臣子,这就是名声的力量。

武力强大是立身之本,发展商业是如虎添翼,这两者缺一不可,邵州离南平京城远,这是一个短处,却又是个长处,离得远就不易引人注目,他们可以闷声发大财,再加上沈南吕的事情,估计几年内也没有人敢来这块地方自找不痛快了。

万一南平乱起来,邵州又足够强大,那他们就可以据此为地盘发展自身,这是顾香生为徐澈准备的第一条路。

徐澈不是当霸主的人才,就算赶鸭子上架,他也不是那块料,邵州发展得再好,如果徐澈无心经营,到最后不过是成了块肥肉,为别人作嫁衣裳,所以顾香生又为徐澈想了第二条后路:那就是让徐澈刷声望。

通过什么途径来刷声望?

酒香也怕巷子深,做得再好也得有人知道,那些读书人上下嘴皮子一张,写文章称颂宣传,届时就算徐澈成不了一代文豪,也能成一代名臣,但凡明主遇上这样的人才,肯定就舍不得下杀手,譬如魏征之于唐太宗,前者曾是太子李建成的属官,最后却投了唐太宗,成就千古名声。

所以顾香生才想出这么个办法。

于蒙还听得有点糊涂,宋暝却已经明白了。

先前还在心里取笑她不知所谓,如今彻底弄明白对方的意思,宋暝却忽然有些心头一亮的感觉。

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在乱世自然没什么用处,但也并非一无是处,还要看怎么用。要是照顾香生这么说,倒很有些圣人所讲“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”的意味了。

徐澈也明白了,明白顾香生为自己谋划的一片苦心,更是心生感念。

宋暝是个心宽的,当即便起身朝顾香生拱手:“先前不知先生所想,还不以为然,如今一看,丢脸的却是我自个儿。”

正好伙计端着菜进来,见他这番作态,唬了一跳,站住不动了。

顾香生扑哧一笑。

宋暝这才讪讪坐下,于蒙摸不着头脑:“我说你们这是在打什么哑谜呢?”

徐澈道:“既是要兴文事,总该做些什么罢,依你们看,开个书院,聘请名师过来讲学如何,又或者广邀名士,再办一场文会?”

宋暝照顾徐澈的面子,笑了笑没有吱声,顾香生却实话实说:“办书院固然不错,但若是想扬名,起码也得等三五载之后,里头的学生有了出息,说不定书院的名头才能打响,至于文会,只怕真正的名士不屑来,来的净是沽名钓誉之徒,反倒失了初衷,沦为笑柄了。”

徐澈摸摸鼻子,也不生气:“那你们有何高见?”

宋暝笑道:“我倒是有个主意,只是做起来颇费工夫,权当抛砖引玉罢。”

徐澈:“宋兵掾见识过人,想出来的必是好主意。”

宋暝:“当不起使君的抬举,这主意说来也简单,便是建一座藏,广收天下藏书,并以天下第一命名,如此一来,那些文人墨客,不管有名没名,是不是有真才实学,肯定都想过来一睹为快,那些真名士,自然也想过来瞧瞧这藏是否果真名副其实。”

徐澈眼前一亮,顾香生也击掌道:“这主意果真是好!”

宋暝:“只是收集典籍,需要费一番工夫,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办成。”

顾香生:“这有何难?此事交给商贾来办最适合不过,那些商人走南闯北,可以让他们在做买卖的时候多加留意,又有条目索引,他们就不愁找不着。我先时曾有幸去过魏国皇宫的藏书馆,里面的典籍书名,不说记个全部,起码七七八八是没有问题的,只稍给我些时日,便能将这些名字默写出来,到时候再让人按图索骥便是。”

古代不比现代,现在的书本流行范围很狭小,除了四书五经那些为人熟知的典籍之外,其它一些书籍流落四散,有些甚至不成套,也有可能其中一册流落魏国,另一册又流落齐国。

这其中不单是因为活字印刷术尚未推广,更因为许多人拿到了好书,却生怕别人也有,便不肯公诸于众,反而自己私藏起来,再加上战乱,甚至是历代统治者出于种种目的焚书毁书,那些典籍就更容易流散失传,从古代成书至今,经历了多少个朝代,也就经历了多少场战乱,如阿房宫,大明宫这等宏伟宫殿,于战乱中付之一炬,不过是史书上寥寥数语,但其中却有多少珍贵典籍也跟着消失,却无人知道。

鉴于以上种种原因,典籍流传之难,可见一斑,至于那些名家诗作,就更不必说了,世人皆知诗仙李白名篇盖世,然而如今所能流传下来的,还不及他在世时所作的一半。

如此一来,各国皇宫反而成了最有实力搜刮珍藏典籍的地方,皇帝若是有意,也可以下令官员收录典籍编纂成册。

但皇宫不是人人都去得的,若真像宋暝所说,邵州修了这么一座藏,也不需要集齐天下典籍了,但凡只要有个一二成,也足以吸引天下读书人络绎不绝前来朝圣,有了这个基础,徐澈还想再做点什么刷名望,可不是要容易好几倍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悍妻之寡妇有喜

农家妞妞

爱财之农家小媳妇

陌爱夏

成魔本纪

三千世

宰相大人你被休了

夜眸染白

[古穿今]玄学称霸现代

柔桡轻曼

都市天书

天街小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