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明不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8章 太子的教育问题,崇祯欠了我十亿两,远明不渐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时间进入到二月份。
最近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。
又因为冰雪尚未融化道路不便,今天某某地区发生雪灾房屋倒塌,明天某某地方发生地震死伤若干,此类坏消息都减少了许多,耳根子清净了不少。
天下似乎一片祥和。
不是说这些天灾不需要得到重视和赈济,要麻木不仁视而不见,而是大明之地太大了,天灾人祸时时都在发生,一年三百多天几乎天天都有,皇帝却只有一个,专门处理这些天灾人祸都忙不过来,还每天都处于坏消息带来的晦气中,心态别想阳光起来。
更可恨的是,总有文官借着这些天灾,要求皇帝修德,要求皇帝减轻税赋,乃至要皇帝下罪己诏,要求这个要求那个,好像这些天灾都是皇帝搞出来的,必须得皇帝承担责任,下面的官员一点责任都不用背。
皇帝当了快七年了。
很多规律朱由检已经看透了,不再是那个怀着一腔热血的愣头青了,也交了无数的学费,不会再轻易上头,中一些简单的套路了。
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局限性,比如说过于信任那些文官了,即便文官们让他失望了一次又一次,但依然对这些饱读圣贤之书的文官抱有期待,结果换来的却是更大的失望。
可不信任文官,不依靠文官,大明这偌大的江山,靠谁去帮忙治理,如何才能完成中兴的大业?文官集团烂成那个样子,会有一丝丝改变的可能么?
难。
真的难。
崇祯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棘手问题,除了许家庄,又多了个文官无能贪婪不可靠的问题,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,大明中兴只能是一句空话。
除此之外。
二月初十,太子朱慈烺过了满五岁的生日,一个同样非常重要的事情和议题,被摆在了眼前。
那就是太子的教育问题。
太子需要开始开蒙学字了,不能再天天疯玩、瞎玩下去了,再不请几个严格的老师,好好的管束一番,搞不好又是一个武宗,这是绝不能容忍的。
既然如此那就很简单了,只要按照皇子的培养惯例,找几个德行高尚的大儒来教育太子就行了。
在大儒们的严格教育下。
在圣贤道理的熏陶下。
用不了多久,太子朱慈烺就会成为一个君子,就会博学有礼,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。
可崇祯自己不就是大儒们培养出的杰作么?
如果太子同样步入自己的后尘,被文官大儒们训导、规范、约束乃至欺骗、背叛,这将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?
而且大儒们的那一套真的管用么?
要是真管用的话,大明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。
倘若太子也变成自己一般,将来接管了这个帝国,对文官大儒们听之信之用之,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,是有好结果还是坏结果?
朱由检摇了摇头。
不行,太子不能走自己的老路,不能再让文官大儒们把他忽悠傻了。
可不找大儒开蒙,还能找谁?谁来启蒙太子更加合适?
“陛下,不如试一试许家庄的新式教育,或许效果会更好,听说有不少的富贵之家,已经开始让一些子侄学习来自许家庄的新知识用作开蒙了。”周皇后建议道。
没错,许家庄的新式教育,确实是流行起来了,尤其在电影《大兴庄之战》传播开来,至少数千万的大明百姓看到后,许家庄的新知识体系就爆火起来,吸引无数文人研究,哪怕有些文人骂许家庄骂的极为厉害,私下里,还是会安排一两个的子侄,专门接受新式教育,相当于投两个鸡蛋到许家庄的篮子里,外人眼中这令人鄙夷,但却是大部分文人的常规操作罢了。
如今周皇后也产生这个想法,倒不是在立场上她屈服给了许家庄,而是许家庄的确有非常多的可学习之处,出于务实的考虑,有学习许家庄知识体系的必要。
“不可,太子乃国之储君,若被商人思维影响,日后必定国将不国,后果难以想象。”
朱由检毫不犹豫的立刻否定。
“那该找谁给慈烺开蒙?”
“还是找几个大儒吧,有朕在一旁监督、纠正,太子应该不会被带太偏。”朱由检想了想道,总之宁愿选择大儒,也不能选择许家庄。
“好吧。”
周皇后无奈摇摇头,陛下对许家庄的戒备之心太重了,实际上,就是她这个妇人,也能看得出来,许家庄那一套剿灭了流寇,打垮了建奴,让大明许多地方变的富庶,给无数百姓带来了温饱,虽然手段方法是有些不择手段,令人诟病,但大明确实变的比以前好多了,现在好的不学,还要坚持传统,这真的明智么?
算了,后宫不得干政,她心里吐槽一番就行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