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明不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66章 宋应星、宋应升兄弟,崇祯欠了我十亿两,远明不渐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实际上!
许远亲自带人制定《神农计划》的目的,就是为了摆脱对现代社会那边的良种依赖,在明末世界,实现良种的自给自足,并充分利用明末这边的物种资源,让农业专家们,自主研发出适合明末这边的良种,走出一条新路。
毕竟明末这边的生物多样性实在是太丰富了。
动植物目前被灭绝的种类很少。
到处都能找到野生豆类、小麦、水稻的样本,什么性状都有。
就连一些现代社会不可能找到的珍贵的、高价值的动植物资源,都难以计数。
这边简直就是一座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,哪怕仅利用到其中的1%,也能带来非常庞大的收益。
当然,现阶段许远不敢想那么远,他在《神农计划》中,制定的第一阶段目标,就是希望在三五十年内,借助最先进的杂交、基因育种技术等,实现所有粮食作物与上百种蔬菜水果良种的自给自足而已,至于走出新路,研制出有本地特色的良种,到那时说不定许远都看不到了,两边世界的光门通道都没有了,考虑那么远没有意义。
自然,这对宋应星、宋应升兄弟二人,更是如此,他们只需专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就行。
聊着聊着。
在激动过后,兄弟二人探讨起了关于许家庄的未来。
宋应升更做出假设问:“许家庄这样的模式,能够维持多长时间?万一某天庄主不在了,许家庄又该如何发展,能否像一个国家那样稳定下去,至少延续个两三百年时间,而不是昙花一现?”
“这就要看民心了。”
宋应星想了想道:“若许家庄的文化与制度,深得民心,受到拥护,没人希望发生动荡与改变的话,那么许家庄就能长期存在下去,相反,若是越来越不得民心,暴露出的问题和缺点越来越多,那么就算庄主是能长命几百岁的仙人,许家庄该崩溃还是会崩溃,任他仙力无边也没用,就像他经常放嘴里的那句话,百姓就是江山,就是一切。”
宋应升又问:“那你觉得许家庄存在大的问题么?”
“当然有不少问题。”
宋应星道:“比如《东方时报》最近报道的,一些许家庄本地人,歧视和侮辱外地人;少数集体庄园为了追求利润,收取高昂费用,剥削周边村镇,或者许家庄内部出现攀比铺陈之风,贪腐现象也有所抬头等,这些都是问题的苗头,但庄主没有回避这些问题,没有只听赞歌,而是全部严肃处理,及时打压遏制这些现象,并欢迎所有人士,尤其是非许家庄人士,提出建议和批评,凡是好的建议一律采纳,切中时弊的批评立刻改正,还强调必须保持强大的纠错能力,做到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理……许庄主,既有容人之量,也有类似齐王的纳谏之心啊。”
“庄主英明神武,如同圣人,可如果他不在了,还能及时发现,及时改正问题么?”
“那就要看制度了,只要形成好的制度,做出预防,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,我们也能注意到,现在轮值执政官轮流执政的时间,已经达到每年六个月了,以后还会增加,这期间庄主不会过多插手,诸多大小事务,只要六位执政官达成共识就行,若存在分歧就让庄主决定,庄主不在就问主母意见……即分权又可集权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性制度,并长期稳定运转下去。”
听到这里。
沉默了大概一刻钟。
宋应升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,开口道:“长庚,我想,还是把你我的妻妾子女,都带到海港城,或带到育种庄园,让他们都落户到许家庄吧,让他们也加入到这个体系之中。”
“大哥,你终于想通了?”
宋应星感到十分意外,因为正常情况下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,毕竟他们宋家,在江西奉新县是高门大户,标准的士绅地主,家族拥有良田数千亩,工坊十数座,有钱有势,有仆人佃户,是官府争取与讨好的对象,日子过的不算差。
若加入到许家庄中,只是在教育、医疗等方面有较大改善,生活便利程度提高,后代发展机会较多而已,但也会受到不允许一夫多妻,家中仆人保姆不得过多等限制,只能说有好有坏,有利有弊,对仕绅阶层的吸引力不是非常大。
但这次……大哥宋应升总算想通了,做出了带家人加入许家庄的决定。
“不是想通了,我只是觉得,许家庄这条路,或许能走的更宽更远,即便不能长久富贵,子孙后代的生活处境不至于太差。”宋应升道。
“这是对的,我早就是这么认为的,许家庄这边有更好的未来,落后腐朽的儒家传统社会,早晚会被淘汰的,何况我们的那些儿女孙辈,只去过海港城一两次,就都央求盼望着加入许家庄,他们的心早向着许家庄了。”
宋应星摇头笑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