薪越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十三章 为艺术而献身,民国大文豪,薪越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想要把罗马假日完美移植到上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首先,情节要进行中国化。

在这个保守的社会里,男女拥抱都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,更别说是吻戏了,最多只能是牵手,还不能是挠手心的那种。

其次,还要和上海的旅游景点相配合,让更多的人认识上海这座城市。

而且剧本中要尽量少用台词,因为默片中的台词都是用字幕打出来的,如果在观看电影的时候,时不时的有字幕跳出来,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。

还有电影配乐的问题。

在默片时代,为了不使观众因为没有声音而感到厌倦,剧院会有专门的乐队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来演奏音乐。

当情节悲惨的时候演奏悲伤的曲子,高兴的时候演奏欢快的曲子,的时候演奏激昂的曲子,平淡的时候演奏舒缓的曲子。

这些曲子大多是国外的古典名曲,极少原创,配乐的好坏和乐队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。

在上海,外国人开的豪华戏院基本上都有专门的乐队,而一些国人开的小戏院很少配有乐队,有些戏院即便配有乐队,但乐队的水平不高,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,还会让观众感到厌恶。

林子轩觉得在一部国产电影中使用外国曲子略感违和,不如用中国的乐器,比如古琴或者二胡等等,更有意境。

他还想来个片尾曲,在电影结束的时候,让歌星现场演唱,从而引起轰动。

他不想毁掉心中的经典,所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。

林子轩把要做的事情一一记下,拍摄电影是个长期的过程,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他要和但杜予商量过才行。

两天后,林子轩拿着剧本来到了位于闸北的上海影戏公司。

这家小型的电影公司完全是但杜予的家族公司,公司里的职员都是他的家人亲戚,连演员也是从家人中选择。

这是第一次有关上海假日的讨论会,参与的还有殷明竹和周瘦绢。

周瘦绢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。

他在申报上连载过影戏话,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外国电影,在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这篇文章。

“明星”这个词汇应该是周瘦绢在翻译中的首创。

他和但杜予是好友,很看好海誓这部电影。

当周瘦绢听说但杜予放弃拍摄海誓,要拍摄另一部电影时,怀着好奇的心情,他想看看新电影是什么模样。

他对林子轩的创作才华并不怀疑,能写出寻秦记和射雕英雄传的作者,绝对能编出来一个好故事。

结果没有让他失望,上海假日的确比海誓好很多。

他是写言情小说的大家,知道故事如何打动人,如果说海誓能够轰动一时,那么上海假日会流传很久。

因为它有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。

于是,周瘦绢加入了剧本的讨论之中,补充了许多有趣的情节,对于这个时代的上海,他要比林子轩熟悉的多。

他知道上海的哪个地方好玩,那个地方能够拍出好的效果。

他甚至提出用申报馆来协助拍摄,电影中的新闻记者就设定为申报的记者。

但杜予和殷明竹也围绕剧本发表了意见,大家一起修改完善。

讨论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,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她们都打上门了,你管这个叫模拟器?!

破月来

谢少,夫人又把你拉黑了!

繁喜

和女友的游戏岁月

吃奶的野猪

强欢成爱

提莫

好色婶子

耕田的牛

极品小中医

放纵我一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