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个栗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79章 既然要做,就做到最好,直播之工匠大师,九个栗子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所有准备工作就绪,苏林总工和陆子安对视一眼,慎重地共同按下了按钮:“开始对接!”
那是一种非常凝重的气氛,屋子里落针可闻。
沉管的速度非常慢,慢到几乎察觉不到它在移动。
可是它又确实是在移动的,安装船两船四机实现联动,同步下放70厘米和1.35米,从而调整沉管纵坡至2.996%,与基床实现平行。
等沉管再一次停下来时,它已经被绞移至距人工岛暗埋段1米并下放1米。
等沉管状态稳定后,津安3号安装船两机同步下放0.3米,使沉管首端首先实现着床。
再通过津安2号安装船两机同步下放0.3米,使沉管尾端着床。
陆子安为了取得最为精确的对接精度,经过艰难的姿态调整、数据复核,要求作业人员通过千斤顶拉合使GINA止水带充分压缩,进行水力压接和管内精调。
终于,对接完成!
所有人下意识站了起来,有人甚至开始鼓起了掌。
林总工和苏总还保持着理智,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诱惑。
“快,算一下数据,误差多少?”苏总工更是立刻站了起来,微微倾身询问着。
“好的,我正在算。”工作人员迅速进行着调整及计算,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各种运算。
陆子安微微闭着眼睛,手指在桌面轻轻叩了叩,得出的结论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快些:“误差在七厘米左右。”
他话音未落,工作人员已经给出更准确的数字:“误差为七厘米。”
还好,苏总工心里绷着的弦,终于松了些。
七厘米。
沉管对接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,偏差过大可能引起隧道漏水,国外将精度控制在15厘米之内。
虽然七厘米不小,但是对于如此庞然巨物,七厘米几乎可以说是非常微小了。
“这个数据,不行。”陆子安冷静地看着屏幕,目光锐利:“我想重新调整位置,你们看,现在是这个地方,偏了三厘米,所以导致整体偏差有七厘米,如果这里能调整一下,不需要大动,微调一下,这七厘米的误差将缩小至少四厘米。”
林总工和苏总工呼吸一窒,不约而同地道:“有把握吗?”
并没有。
陆子安没有回答他们这个问题,而是快速又果断地道:“虽然国际上将精度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内,认为这都是合格的,但是因为国内没有先例和标准,尤其这座桥非常重要,我认为我们应该自我加压,将这个标准提高到5厘米。”
如果按陆子安的这个标准来的话,眼下的精度确实不够。
可是,好不容易成功对接了,又要调整的话……
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啊……
苏总工默然看了陆子安片刻,微微皱着眉:“真的要调整吗?”
“对,而且是必须调整。”陆子安态度非常坚定,毋庸置疑。
工程师们的观点各不相同,有一部分觉得这个精度已经非常难得了,就算在国际上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,想要调到五厘米以内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,所以根本不需要调整。
另一部分则觉得,既然陆大师提出来了,那应该说明有可行性。
两方瞬间又争论不要,苏林总工却久久地没有说话。
长久的对峙过后,最终还是陆子安一句话结束了争论。
“这么大的工程,这里七厘米,那里七厘米,通通放过去,一共有三十几个沉管,加起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?”他声音并不凌厉,但话语却很不客气:“既然要做,就做到最好,如果真的出了问题,我来承担就是!”
“对,既然要做,就做最好的!”苏总工和林总工目光凛冽,竟是默契地站了出来:“我们相信你,更相信自己,调整如果出问题,我们陪你一起承担这后果!”
有了他们带头,其他工程师也逐渐转变了想法。
是啊,他们这个工程,容不得任何闪失,既然有机会做到最好,难道就因为害怕失败,而放弃唾手可得的更正错误的机会吗?
最终,更改的方案全票通过。
潜水员再次下水,进行详细的测量。
虽然不是全部重来,但是很多的工序都是得重做的。
看着沉管再次被移动,众人心里都捏着一把汗。
在陆子安的指挥下,果然如他所说,在左侧微微往上调整了三厘米。
这一次,就连陆子安都感觉心跳有些加快。
但他的声音依然非常平静:“开始对接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