鲈州鱼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三四六章 决死突围战,三国第一强兵,鲈州鱼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最快更新三国第一强兵最新章节!
悔不悔,已经无足轻重了。
此刻,简雍这个跑腿的也好,刘备这个主事的也罢,都只剩下了决定权,而没有选择权了。
卯时三刻,激昂的号角声划破了晨曦,烟尘漫天卷动着,取代了晨曦,与朝阳一道冉冉升起,不用问也知道,一定是太史慈准时的卷土重来了。
明明白白,就是信上约定的时间。
简雍回头相望,见得主公神色平静,眼中闪动的却尽是无奈神色。他无声的抬了抬手,关羽抱拳领命,雄赳赳气昂昂的去安排突围事宜了。
在城头上虚张旗号,然后将部队集结起来,精锐悍卒在前,嫡系亲卫居中,战力平庸的在后,尽数集结在北城门处。
这也是信中约好的,王羽像是神灵一般,将这场突围战涉及的方方面面,尽数控制在了指掌之间。无论是友是敌,都变成了他手中的提线木偶,除了听命行事,只能听命行事,别无他法。
刘备漠然的看着关羽集结部队,将少数老弱和伤兵散入百姓之中。因为他的缘故,不少民众集结到了清渊一带,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安平郡。
公孙瓒走的太急,单经虽然在第一时间南下,可终究无法和公孙瓒同日而语,安平境内的实力对比瞬间发生了逆转,进入安平收割的渤海百姓变得无所凭依起来。于是,当刘备振臂一呼时,顿时就拥有了极高的号召力。
要不是被曹仁的急袭打散了不少,城中的人口还要更多。
本来,这也是刘备的重要筹码。王羽素有仁义爱民之名,渤海饥民应他的号召而来,就这么丢着不管。多少有些说不过去。袁绍虽然是高门大阀出身,视民如草芥,但却很重面子,刘备自忖,王羽若不肯来,等袁绍一到,自己挟全城军民望风而降,保命应该是没问题的。
不过,他的计划被太史慈的突袭彻底打乱了。
太史慈不来。他投降的借口比较容易找,可以说是不幸为人蛊惑,又或为国贼的淫威所迫,顾念百姓安危,故而不得不严守城池。以待明君云云。
顺利的话,甚至还可以做个高姿态,比如宣称:只要袁绍保障城中军民性命,备何惜此身,愿在两军阵前引颈受戮。若不然,全城军民势必与清渊共存亡,战到最后一兵一卒。
这个台阶一搭。袁绍自然没有不顺水推舟的道理。
这是美谈佳话,名声大噪,通常都是通过这种事例传扬出去的。此外,曹仁久攻不下。袁绍一到,敌军就自缚出迎,也能极大的满足虚荣心。当然,通过纳降。一扫之前屡次失败的颓势,振奋军心的作用。也是不容忽视的。
然而,随着太史慈的两次突袭,这办法已经行不通了。
曹仁和冀州众将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,没一个笨蛋,昨天还可以说是措手不及,到了今天,他们不可能不明白,太史慈到底所为何来。
两次接应,都没能突围,借口就没法找了。要么是处心积虑的打算投降,要么就是无能到了极点,这样的突围不出去。
无论哪一项,都不附和刘备的预期,即便投降袁绍,那也是权宜之计,将来还是要再找机会脱离的,为了保命,坏了名声,这可不是什么好买卖。
总而言之,所有的谋算,都已经落了空,接下来,只能跟着王羽的令旗打转了。
太史慈的战法和前一天同出一辙,佯冲曹军阵列,曹仁也不知是没识破敌军意图,还是知道了也没办法,他的应对方式,也和前一天差不多。让出没有隐蔽效果的寨墙,退后数十步,布盾阵,敌军没进入百步之前,连例行的远程攻击都停止了。
反正也射不穿那纸甲,何必费事呢?
青州精骑毫不迟疑,依旧在阵前一分为二,呼啸而过,将战火燃向冀州各部。
看到这里,刘备明白了,曹仁不是没识破太史慈的意图,只是想到了也没办法。清渊城不大,但方圆毕竟也有近十里,骑兵围着跑很轻巧,步卒却没办法跟着追。
两条腿的当然跑不过四条腿的,而且就算追上了,阵型也垮了,在骑军面前自乱阵脚,那不是送死吗?而曹军和冀州军只是同盟,不是一家,也不可能打乱建制,增强友军的实力。顶多就是象现在这样调整一下驻防范围,将不那么重要的方向,委托给相对较弱的部队了。
至于结果,那也只能是尽人事,听天命了。
眼见青州骑兵已经兜转过来,刘备更不迟疑,断然喝令:“开城门,出击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