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巷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四章 神针秘术,立刻见效,乡土药神,肖巷子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甘松这一组也有劣势,除了魏香外,其余两个医术都不怎么高明。不像他们两个组,每个人在学校都是医术靠前的。
泸州与赤水相距并不远,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便到了。
穿过赤水大桥,客车进入了赤水市区。
一转眼就出省了,踏上了红色而神秘的圣地。看着周围的建筑,和一些体现红色旅游的标志姓雕塑,大家都觉得很神奇。
很快,车子到了赤水市人民医院门口。这里,已经拉开了展台。
医院领导前来迎接,与蒙丽丽简单的介绍之后,三个组的人来到了展台前,一幅横幅挂了起来:“重走长征路,爱心在行动--泸州医学院巡回诊病活动。”
泸州医学院在这里有很好的群众基础。赤水市的人得了重病,在本地医院无法医治的,都会拉到泸州医学院去。一听说是泸州医学院的专家前来诊病,一些病人便站在了诊台前,问询起来,诊台前密密麻麻围满了人。
大家心头一乐,这些人都是钱啊,都是美味的午餐和晚餐啊!
“你看看我这是什么病?”
“这位大叔,你这是风湿,我给你开几味药,用酒泡了后,每天早、中、晚涂三次,便可以缓解病情了。”
“行,你开吧。”
“你拿好药方,自己去抓药。诊金十元。”
“什么?”大叔不乐意了,道:“还要收诊金,市医院的挂号费都才二元,你这里就要收十元,我不要药方了,到医院拿药去。不是说献爱心吗?”
大叔拂袖而去,人群纷纷议论起来,原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。
第二组看到第一组失败了,心头一乐,对大家道:“我这边只收五元。”
泸州医学院的专家前来治病,诊金下降了,大家还是乐意的。有一个大娘坐在了第二组的面前,看起病来。看完了病,拿了药方,交了五元钱,高高兴兴地走了。
第二组终于有了收入,得意地看着第一组和新生组。
“那位大叔把十元听错了,实际上我们这里只收四元。”第一组组长灵机一动,再次降价。
有几个观望地马上走到第一组面前看病。
“三?”第二组的组长刚要降价,便被拉住,拉住他的组员小声道:“三元一个,那要赚够五百元,得看将近两百个病人,你看这儿的病人加起来还没有两百个,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?”
“那怎么办?”二组的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拿不了主意。
“要不,我们暂时给一组的诊金保持一致,我们二组人多,分成六个小组,效率是一组的1.5倍,自然比他们赚得多。”一个组员提议道。
“这个办法好。”组长立马同意,开始实施起来。
……新生组没动静,一组和二组就打起了价格战、人海战,斗得不亦乐乎。
魏香急了,拉着甘松的胳膊道:“我们怎么办啊?他们都赚了几十块了。你快想办法啊。”
王永思路一向很活,皱了皱眉头道:“一组二组的人都是学校的精英,医术比社会上的一些医生还要高,我们这儿只有两个医术好一点,没法跟他们比。即使与他们收相同价格的诊金,也比不过他们的。我们人太年轻了,给人的感觉不稳重,病人不大会选择到我们这儿来就诊。”
“我倒有个办法。”甘松道:“我和魏香都会针灸,我们不看病,只治病。怎么样?”
魏香一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,顿时兴奋地道:“好。”在家里的时候,她只在假人身上练习针炙,魏教授管着她,不让她乱用。没想到,这次出来,终于可以用在真人身上了。
王永找了一张大纸,在上面勾起了笔画,然后将笔画中间填满。不一会儿,一块牌子写好了:“神针秘术,立刻见效。”
“我害怕老百姓看不懂针炙这两个字,就改成了神针。”王永解释道,到不远处的商店买了一瓶胶水。
这牌子,粘在就诊台前,有点像城市里的牛皮癣。
一个老者穿着粗布衣服,从市医院里走了出来,苦着脸摇着头,叹道:“哎,买药的钱这么高,从哪儿来啊?”
突然,他看到这边围着人,好奇心趋使他走了过来,看到“针炙”两个字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到甘松面前,问道:“这位医生,我没什么钱,可不可以用针给我治一下腰痛?”
(未完待续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