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瑞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西安方言的隐实示虚趣难词,刘瑞明文史述林,刘瑞明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最快更新刘瑞明文史述林最新章节!

众所周知,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的,但有一种特别的类型是隐实示虚趣难词,却尚不为人知。即故意把词中真实的用字隐蔽,而以谐音的虚假字来代替;又不是任意的代替,而是偏要张冠李戴,颠倒黑白,指鹿为马。它们的本旨是既形成理解的极大困难,也启迪求解的浓厚乐趣。犹如巧智的谜语,那谐音就是暗藏的谜底。“踏破铁靴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‘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
由于词语历史悠久,常用而熟悉词义,一般人不求甚解,如久居芝兰之室,不闻其香。已经不知词中为什么用风马牛不相及的字。语言学家及方言词典应当发现而研究它们的奥秘,却也感觉迟钝,不闻不问,回避必应解释的极大难点。

王军虎编纂《西安方言词典》是《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》地方分卷之一。其中就有形式隐实示虚趣难词。老祖辈创造了这些趣难词,反映了他们的语言创造智慧和生活情趣,后代子孙理应珍惜而领悟。历史名都的西安,现在每日成千上万的外地人和外国人来旅游或办事,他们初次接触到这些趣难词,难知意思;知道意思后不免打破沙锅问到底,而对于为什么那样说,我们不能讲个所以然,连我们自己都不免遗憾。

本文首次从《西安方言词典》取例而作“解密”研究。即指出哪个字是虚假的,再指出所谐音隐藏的真实用字。或引用其他方言的说法,对比而欣赏虚假与真实之间的趣谑。把这些词语按虚假用字情况,分成三大类,并把相同虚假字的词语排在一起,以便比较。每条先标明词典页数,再引词语及释义,另段申述笔者的解说。

第一类,用动物名作虚假

3.瓷马二愣:迟钝笨拙。也:说:瓷马圪登。

“瓷”在西安及西北许多方言中是“硬”、“不机灵”的意思。“马”与词义无关,是“码”的谐音:样子。如“一码一样”、“样码”中。西安名特产唐三彩最常见的品种就是瓷马,因而联想成“瓷马二愣”。也有艺术的色彩。“圪登”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“……圪登登”的节缩。

56.马上:立刻。

56.马蹄笼子:竹编无盖笼子,长方形,一般用来买东西。

56.马闸子:可以合拢便于携带的小坐具。

三词中也都是“码”的谐音,但另是动词:接连、合拢、堆积。“蹄”是“提”的谐音:把多样东西合拢在篮中而提。马上做,就是接着就做。“闸”是“扎”的别写,可以码合而扎住的凳子。其他方言或作:马扎子。

56.马后炮:象棋术语,比喻不及时的举动。

象棋的马后炮是很厉害的一着,不会比喻不及时的举动。是“码后.炮制”意思的谐音:巳经迟后而接着再迟后的处理炮制。所以指不及时。可以比较,“马后”、“马前”也是戏剧界的一对隐语。明代《六院汇选江湖方语》:“马后,是叫缓些,马前,是叫快些。”《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.优伶类》;“马前:时间仓促,将戏词缩短也。马后,时间尚早,或上场者化装未竣,授意上场角色,延长时刻也。”也是武术卖艺表演的隐语。同书《武术类》:“马前,快也;马后,慢也。”徐世荣《北京土语辞典》:“马前,谓提前结束,不要再拖延时间。如:‘时候儿不早了,咱们得马前点儿。’京剧表演,有时也用此词,使场次或念唱缩减……反之,如果某个主要演员迟到,即嘱咐台上演员‘马后’,拖延时间,等演员到场。”

两词并不是说在马前为快,在马后为慢。各谐音“抹”、“码”。去掉一些内容就结束得快了,再接连一些内容就推后了。本词典:“麻:1去掉多余部分。2秤东西时去掉零头。”其实也是“抹”的谐音。象棋的马后炮可以是双管齐下,将帅不能上下走,也不能左右动。趣难词的“马后炮”,也是谐音和歧解、省略共三道机关。不是名词的“炮”,而是动词“炮制”,再省说“制”。禅语有道是“一粒米中藏世界,半边锅里煮乾坤”,趣难词的“马后炮”也可以使人有此启悟。

27.吸虎儿:差点儿。

“几乎”的谐音。熟语有:老虎屁股摸不得;老虎嘴里拔牙;老虎头上抓痒;老虎头上的虱子,谁敢惹。西安话此词,字面却说:要把老虎“吸”的吃了。具有谑浪风格。

123.火老虎:旧时放在被窝中取暖的用具,用两片相对帮牢的瓦,里面放燃着的木炭。

“火牢护”的谐音。绑的牢,护住火,不会烧被子。办法甚简陋,效果却理想。表现了西安旧时穷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。

179.猴急:着急并耍赖。

“候”的谐音,指情状。如“火候”“兆候”“症候”等词中。至于“耍赖”,不在词义之内。

179.猴年马月:指不可知的年月。

民间以十二属相表示年代。但是正有猴年,就不能表示不可知的年月。属相又不表示月份。“候吗年月”的谐音:等候到什么年月呢?“吗”是“什吗”的省说。别的方言说“驴年马月”的同义词。因为没有驴年,也谐音“遇到什吗年月”。“驴年”可以说是直接的以无说无,而“猴年”却是曲折的以有说无。

230.线猴子:提线木偶。

“猴”是“吼”的谐音,指“唱”。明代《行院声嗽.伎艺》:“水傀儡:洒吼。”“傀儡:提吼。”“杖头(傀儡):塑吼。”《江湖通用切口摘要》:“傀儡牵丝木人戏(俗名地吼戏),曰银子篷。”《新刻江湖切要.娼优类》:“戏师:传吼生。”西安话又叫“肘呼子”。“呼”与“吼”类似,都是指木偶戏演员唱得不怎么好。

254.幸猴:猫头鹰。

“幸”是“信”或“衅”的谐音。“猴”是“候”(指兆候)或“吼”(指鸣声)的谐音。即民俗所说,猫头鹰鸣叫是凶兆。古代文献中的方言称名如:训胡、训狐。应是“凶呼”的谐音。又,训侯、衅侯。也是“候”的谐音,“衅”即衅事。

5.死狗:耍无赖的人。

178.狗眼看人低:比喻看不起人。

178.狗尿苔:鬼笔,真菌的一种,生在潮湿处,有臭味,不可食。

185.游狗:游手好闲的人。

不是以狗比喻,不可能比喻这么多的大不相同的事物。“苟”的谐音,即不正当,不好,对所说的事物表示批评和反感。鬼笔的全名是:鬼笔鹅膏菌。也叫:毒蛋菌。苟,指有毒。“尿”是“咬”的谐音,指中毒。漆使人过敏中毒,俗语就说被漆咬了。菌盖分泌黄绿色、橄榄色黏液如膏。中毒就是厄难。“鹅”便是“厄”的谐音。由于狗尿苔的趣名,才倒果为因,说狗尿的地方长此菌。

藏猫儿:儿童游戏,寻找躲藏的伙伴。

就是捉迷藏。但躲藏者不能说成猫。是“冒”的谐音,指冒捉、胡捉,这正是此游戏的情趣。有的方言叫:藏猫虎儿。虎,便是“胡”的谐音。藏者是一方;胡捉、冒捉的是另一方。“捉迷藏”其实是“迷捉藏”的曲折。迷捉,即冒捉、胡捉。蒙眼的捉迷藏,被捉者并不藏。

277.羊羔儿风:癫痫。

有的方言叫:羊癫风,是“癫样风”的理据。谐音而倒序:发癫一样的中风症状。成都话说:羊儿风。贵阳、扬州说:羊儿疯。理据都是“(中)风的样儿”。“儿”本是词尾。有意按虚假的字面把“羊儿风”再别解为:羊的儿子的风。又把“羊的儿子”换为同意思的“羊羔”。湖北天门叫:羊伢子风。“伢子”是小孩。也是对“儿”的同义置换。而南京叫:羊耳风。江苏连云港叫:羊二风。福州叫羊眩,是“眩样”的谐音而倒序。福建仙游叫羊屎眩,是“使眩样”的理据。

95.铁公鸡:比喻非常吝啬,一毛不拔的人。

绝对不是比喻。木或石雕的、铜铸的公鸡以及所有动物的毛,都是拔不下的。“贴供给”的谐音:不但不供给别人,而且要别人贴钱供给他。

120.斗鸡:游戏。两人都把一条腿平屈而握住脚,另一条腿支持身体并跳行,用平屈的膝部撞击对方。

“斗击”的谐音。大人的真正斗鸡,只是鸡的相斗;儿童的假斗鸡,却是儿童的体力和智力相斗。名字就有一层品味。

109.热闹处卖母猪:指凑热闹;添麻烦。

正当的买卖都要争取在热闹的地段进行。卖母猪也不会添麻烦。字面必有趣假。“热闹处埋墓住”的谐音。死人都埋在山野,此位却要埋而住在热闹处,真是要凑热闹。这是一层。又是“惹闹出埋的墓主”的谐音。即惹出闹出鬼来,便是添麻烦。这是另一层。本是不同的两个词,借助谐音,合而为一。如同连环套,西安人大有趣智。

109.蛇腹子:壁虎。

壁虎有四足,不是蛇。许多方言却叫:四足蛇、麻蛇子。是“舍”或“折”的谐音。指它遇难时,主动断尾而逃生。西安人却独辟蹊径,说成此名。趣说壁虎是蛇从肚子里胎生出来的儿子,对比蛇蛋孵化的才是蛇。只有三个字,却用神话的异想天开的思维编制谜语,既荒诞而含有真实。它的真实意思是:壁虎“舍弃”尾巴以后又再“滋生”一个新尾巴。即它是“折(或:舍)复滋”的谐音。顺便可以再说,壁虎又叫“守宫”,指它生活在院落或房屋内外。壁虎及它的许多名字,都是谐音方法造成的。壁虎,是“壁护”的谐音。“蝎虎”是“歇户”的谐音。“蜥蜴”是“析易”的谐音:折断尾巴后再换。

5.屎扒牛:焼鄉。

字面意思是屎扒在牛身上而不合实际。是“扒屎扭”的谐音。扒在屎团上扭转即滚动屎团。

228.牵牛花:喇叭花。

也是“扭”的谐音。藤茎牵着依附的支架扭转而延伸。

牛年马月:同“猴年马月”。

“扭年吗月”的谐音。辗转到什么年月呢?

牛头:比喻很犟的人。

牛是家畜中最温顺而辛劳的,不是比喻。“拗”的谐音,执拗、固执。“头”也不是实说,而是词尾,如“石头”“木头”“舌头”“苦头”等词中的。由于“牛头”及“牛的很”的说法,又造出“犟”的形声兼会意字。

50.驴打滚儿:高利贷的一种。到期不还,利上加利,越滚越多。

“驴”是“屡”的谐音。

93.鳖瞪眼:游戏。两人瞪眼相对,不许眨,不许笑,看谁能持久。

“憋”的谐音。眼憋的圆而大,憋住气,憋住笑。

鸭舌帽:帽顶前部和帽檐扣在一起的帽子。

帽檐是舌,帽顶前部压在帽舌上。“压”的谐音。

78.鸭娃子雪:鹅毛大雪。

鹅毛大雪,是从鹅毛白色形容。而鸭有各种颜色的羽毛。是“压瓦吱”的谐音。大雪积压得瓦吱吱作响。

第二类,用指人的字作趣假

13.二郎担山:跷二郎腿。坐时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。也说大腿压二腿。

同一条腿才分大小腿,两条腿无所谓大小,更不能说成大郎、二郎。这是一种自由、舒适的坐法,上面的腿的小腿部分会浪荡而闪动。西安人把“动荡”,换成同意思的“弹”(即“坐车弹的很”“动弹”的“弹”),再谐音成“担”。把动荡的意思再重复说成“闪”,从而谐音为“山”。“浪弹而闪”经谐音和变动字序,成为:二郎担山。西安人创造了二郎担山的神话,又用它指这种坐姿在全国方言中也是独一无二的。可以对比的是,西宁话说“虎担腿”较为接近,即“(腿)忽而忽而的弹”的谐音。

111.饿老子:老鹰。

老鹰是凶猛的鸟。凶,即恶,谐音成“饿”。老鹰,文言叫“鸱”。由“老鸱”谐音成“老子”。洛阳方言叫“恶老雕”,甘肃方言叫“恶老鸨”。西安人趣侃成:饥饿的父亲。

168.姚爸:继父。(含贬义)

168.姚娘:继母。(含贬义)

168.姚婆子:有子女而续娶的妻子。(含贬义)

三个词都指斥虐待前房子女。西安人俗谚:世上有三恶:蝎子、老虎、尧婆子。但她们不会都姓姚,是“妖”的谐音,指不正常、虚假。无病呻吟、夸大其辞、过分做作、虚情假意,俗语都可斥为“妖”。例如说:“一点点小病,你看她装得病多么重,真是妖!”“别妖了,一只小虫都吓得吱哇鬼叫!”继父、继母、后妻,对前房儿女的缺点,对自己对他们的“慈爱”,都会无限的夸大,因此被说成“妖”。

279.向儿葵:向日葵。

“儿”是“日”的谐音。也是全国方言独一无二的。

71.瞎子逮跋子:捉迷藏。

瞎子,是就蒙眼的捉者而言,但被捉者并不跛。是“波”的谐音,指逃;奔走。《汉语大词典》:“波:逃;奔走。《乐府诗集.横吹曲辞五.企喻歌辞之一》:‘鹞子经天飞,群雀两向波。’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六三引唐张鷥《朝野佥载.李宏》:‘商旅惊波,行纲侧胆。’清褚人获《坚瓠补集.辞荐馆》:‘来年二月清明后,又袖封筒到处波。’”再如“波逃”就是逃跑。瞎子逮跛子,“跛(波)”可以指逃,就是逃而藏者。“跛(波)”也可以指奔波,就是瞎子为逮而奔波。现在各地方言早都不说“波”字在古代的这两个意思。说明瞎子逮跛子名字的时间是很早前就有的。

115.佛笤帚:用脱粒后的高粱穗和茎扎笤帚。

115.佛鞦:用绳、板子等绑秋千。

“缚”的谐音。本是动宾结构,谐音后成了偏正结构:佛的笤帚、佛的秋千。

229.仙人掌:观赏植物,茎像手掌。

没有解释“仙人”的意思,而仙人的手掌并没有剌呀。是“嫌”的谐音。“嫌人”是古汉语“使动用法”:(那些剌)使人嫌弃。因此古代没有人观赏它,作为观赏植物的历史并不长。佛和仙虽并不是人,却是仿照人而编造的,所以附在这里。

第三类,用其他的字谐音作趣假

16.皮张厚:不计较小事,别人能沾光。

15.皮薄:过分计较得失,别人不能沾光。

自然不是两种人的肉皮有厚薄的不同。“皮”是“脾”的谐音。脾性有淳厚、浅薄的不同。

25.旗行窝:后脑窝。

“旗”是“齐”的谐音。趣说后脑窝与嘴一齐行动。后颈窝与口腔及食管前后位置对应,张口说话或吃饭时,此窝同时有深浅的变化。试比较类似的名称,苏州、上海:争食潭。哈尔滨:争嘴窝子、馋坑。南京、银川、贵阳:争嘴窝。牟平:争食窝子。宁波:馋痨槽。柳州:谋食窝。梅县:抢食颏。济南:馋窝。广州:独食罂、为独食。福州:贪食窟。长沙:歉食窝。长沙并有儿歌:歉食窝深,好吃不做声;歉食窝浅,好吃不要脸。而山西忻州叫:后燕窝。“燕”是“咽”的谐音。都是说,后脑窝也在吃饭,甚或争着吃、吃不够。西安话此词却包括了也在说话。

29.—簪眼:一眨眼。

“簪”是“眨”的谐音。

35.脖脐窝儿:肚脐眼。

按,词中“脖”字读,而在指“脖项”的正常用法中读。可对比出“脖脐窝儿”中实际是“脯”的谐音。

57.抓毛老胡儿:抓子儿,儿童游戏。用几个石子儿或杏核儿等,扔起其一,做规定动作后再接住。

西安话“核”与“胡”同音。所谓规定的动作,是手在地上做花样性的快速触摸。而“摸”与“毛”同音。由“摸抓牢核儿”谐音而倒序成:抓毛老胡儿。字面意思另是:抓毛老胡须。

66.拉皮条:撮合男女不正当的性关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星空武祖

山上一棵树

阴间那些事儿

奔放的程序员

丑颜倾城:废材二小姐

红音

冷王溺宠妻:倾世御兽狂妃

白素素

混世狂兵

零零猫

剑道之皇

一叶障目